巴州是新疆棉花主产区之一,是自治区重点规划的纺织服装基地。近年来,巴州抢抓中央支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机遇,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发展纺织服装带动百万人就业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产地优势、产能基础、产教融合,通过“链”前端化纤产业、“优”中端纺纱产业、“拓”后端织造服装产业,现已建成全疆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全州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最多的产业。当前,受美西方“预防法”制裁、原料价格上涨、城乡消费低迷“两头冲抵”等因素影响,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形势十分严峻,部分产品出现库存积压,企业运营压力不断增大。以巴州为例,作为全疆重要的优质棉基地和纺织服装基地,纺纱产能位居全疆首位,所产棉花约83%作为配棉运往内地省市作为期货交易,17%由本地企业消纳,随着美西方对“新疆棉”限制力度加大,采取棉纺织品原产地溯源、禁购等一系列措施,棉纺织品滞销问题日益凸显,对相关企业投资信心以及后续产业招商引资已造成严重冲击,势必影响全区纺织服装产业整体良性发展。加大巴州纺织服装产业支持力度,对于有效应对美西方反华势力“以疆制华”图谋,推动新疆纺织服装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工程深入实施,全面提高南疆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吸纳能力,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自治区从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关政策,对巴州乃至全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一是目前全国粘胶纤维、粘胶纱产能均达到500万吨以上,具备大宗商品期货上市的体量基础,可将粘胶纤维及粘胶纱作为棉花的可替代原料,争取列入国家储备物资名单,纳入中国期货市场,给予政策性支持。
二是目前纺织服装产业处于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阶段,产业链呈现“头大尾小”特点,纱线在当地消纳仅达15%,印染企业筒子纱主要依靠疆外销售,建议对纱线就地消化和印染企业筒子纱在疆内消化的产量,按每吨200元给予补贴,以鼓励纱线和色纱当地留用,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巴州中泰50万吨聚酯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填补全疆化纤产业空白,对化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将聚酯列入纺织服装产业支持范围,享受纺织服装产业有关补贴政策。
来源:新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