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心时报记者 陶继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耳鼻喉专业,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刘立中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这种特殊的自信和从容背后,是她29年从未懈怠的上下求索,是她7000余次无差错手术的惊人记录,是她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的数十篇论文学术的肯定,更是被她治愈的10000多名患者的肯定和感激。
(一)
刘立中1982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今新疆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12月,她被分配到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刘立中从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一步一步走来,成为新疆耳鼻咽喉科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她在预防和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29年的艰辛历程,使得她在中耳疾病方面的很多研究和实践或是走在全国前列,或是填补了国内空白。
非凡的成绩起源于非凡的决心。
1998年4月,刘立中到喀什地区巡回医疗。在英吉沙县医院等地,她接触到了很多中耳炎的患者:轻者耳朵流脓不止,重者耳内生蛆、引发颅内外严重并发症、双耳失聪甚至死亡。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刘立中能做的只能是尽其所能地为他们清脓、抓蛆。看到那么多活蹦乱跳的孩子被中耳炎夺去了正常听力,看到在不发达地区中耳炎发病之高,病情之重、后果之差,医治率之低,这让刘立中感到特别痛心和感慨。更让她惊讶的是,当地患者甚至包括医生对中耳炎存在着严重的漠视和误解。刘立中后来说,“正是这种情况使我下定决心,要用自己一辈子的心力来解决新疆中耳炎问题,减少中耳炎的并发症,缩小后天性耳聋的增长.”
此后,刘立中将自己主要智慧和心血投放在了中耳疾病的诊治上。她为这个题目做了大量的临床工作、教学和科学研究,很多在全疆、全国都具有开创性。
——主持新疆首家人工听骨实验、对人工听骨组织相容性进行系列研究,并在全国率先进行“干细胞分化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听骨”的科学实验;
——阐释“中耳胆脂瘤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的新思路,主张进行病灶清除手术和同期听力重建,其愈后有效率达到95%以上;
——提出对于中耳炎后遗症中的鼓膜穿孔问题“有孔必修”的治疗原则,全力减少渐进性扩大的后天性耳聋人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9年来刘立中获奖无数:1993年获首届全国中青年耳鼻咽喉科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1995年以“中线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免疫电镜研究”获自治区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四等奖;1997年以“郎格罕氏细胞与胆脂瘤型中耳炎”获自治区科技成果、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耳鼻咽喉科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2007 年以“RNA干涉鼻炎癌细胞Raf-1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获得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论文奖; 2011年以“BMP2诱导豚鼠EBs分化成骨细胞后接种纳米HA陶瓷制备仿生人工听骨的生物活性和组织相容性研究”获得自治区医学科技三等奖。
(二)
“做医生第一要务就是既要有好的医术更要有好的医德”。刘立中对病人真可称得上是“全心全意,无私投入”。为了病人安危,她把29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留在病人身边。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周末还是放假,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总是先去病房查看病人,做到及时掌握病人病情。无数次急诊中病人鼻腔大出血,喷得她满身都是,她毫不在意。为了纠正患者或家属的一个错误认识,她把疾病机理讲了一遍又一遍,从不觉得厌烦。被歹徒割断了喉管的昌吉患者半夜急需手术,她不顾自己感冒发烧,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十个小时,硬是为患者保住了生命,恢复了发声功能。精湛的医术和一丝不苟的责任心,使她与患者亲如一家,很多患者在痊愈多年之后还会来医院看她。一位患中耳炎的小女孩,带着自家养的母鸡不远千里看望她,激动的场面让观者动容。对此爱岗胜过家的她经常换来家人的抱怨,独生儿子好长时间内对她有隔阂,说“我的妈妈只爱病人”。
有一位得了纵隔肿瘤的24岁小伙子,在喉镜检查过程中因为麻药过敏突然出现了窒息。当时抢救设备、人员都十分有限,情急之下,刘立中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立即对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小伙子被救过来了,他的父亲泪流满面,“扑通”一声给刘立中跪下,“我孩子所患的病本来可能是治不好了,但你今天却将他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真是他的救命恩人啊”。
在工作上,刘立中不遗余力、精益求精。先后有数千名患者接受过她手术,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她常常这样说,“医生要把每一个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这样面对他们的疾苦,我们要不怕困难,全力以赴”。
在教学上,刘立中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由于授课风格生动、活泼,深受广大学子们的喜爱。每逢她上课结束,都会获得学生们的称赞和掌声。同时,她的授课水平也得到多方肯定,多次获奖。
从1997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以来,刘立中担负起培养新疆耳鼻喉科高级人才培养的重任。她那孜孜不倦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在新疆医科大学享有盛誉。有的学生在科研课题设计上嫌麻烦、走捷径,刘立中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你们宁可什么都不做,也不要做伪科学。”截至目前,由她教出的本科生有数千名,硕士生28名。他们大多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医疗战线上,许多已经是工作岗位上的精英和领军人物。
作为九三学社新疆医科大学支社主委,刘立中把对党和对祖国的热爱融化在积极思考、热情投入的参政议政各项活动中。十几年来,除了做好九三学社新疆医科大学支社的日常工作,她为新疆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提出了很多创见性的建议和议案。她“迅速填补新疆人才尤其是高层人才管理空白、留住那些可以留住的人才、培养和使用与新疆无法割舍的本地人才”等建议,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关于合理使用女科技人员的建议》得到了全国人大正式回复。
刘立中常常说,“我的父母怀着支援新疆建设的宏愿,携带我们全家离开了首都北京,来到了幅员辽阔的新疆,这就注定了我与新疆的不解情缘,注定了我要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做贡献的使命”。
刘立中:站在新疆耳鼻咽喉学科的制高点上
免责声明:新疆民主党派文章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向文章原作者致敬。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277246906@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