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疆方略,聚焦总目标、打好“组合拳”。全疆大局稳定,各族干部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稳定红利持续释放,为办好职业教育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1.23万所院校、10万个专业点、2682万名在校生、每年培训上亿人次、向社会输送1000万名毕业生、3万家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财政性经费达3000多亿、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中,新增从业人员有70%来自职业院校等等。新时代如何以总目标为统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责任。结合我州职业教育的情况向大会作如下报告:
一、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勇担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责任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部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职业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新时代更加注重德技并修、工匠精神、实践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新疆没有稳定一切皆为零,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办好职业教育的的基础和前提,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是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坚实基础的必然要求。截至目前,自治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4.83万人,占高等教育的50%。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稳疆固疆的攻坚阶段,职业教育对于推动人口素质提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脱贫扶贫,实现总目标意义重大。
二、自治区发挥职业教育作用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印发《自治区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召开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党委和政府层面形成政策合力,明确了自治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全区共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171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26所、中等职业学校145所。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4.83万人,其中,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5.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9.57万人。
(二)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等项目,累计投入14.28亿元,支持22所高等职业学校、93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基础能力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承载能力有所增强。
(三)强化内涵建设,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启动11所学校开展自治区优质校建设;建成6个全国示范类专业”;17所职业学校和1个行业组织进入“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得“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3所高等职业学校与4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中高衔接联合培养,累计试点专业达127个,在校生规模达24600余人;8所本科院校与12所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高本衔接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40个,试点学生规模达2400余人。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与3000余家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37个,与企业联合开展的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231个。支持16个职业教育集团(园区、联盟)建设,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报告制度。制定《自治区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开展混合所制二级学院试点。
(五)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行动计划”,累计投入1400万元,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4500余人次;支持职业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指导教师,资助兼职教师300余名;实施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计划,来共招收765名学生(南疆四地州546名,占71.37%),定向安置毕业生840名(南疆四地州494名,占58.81%)。
(六)对口帮扶全覆盖。协调10省市124所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南疆四地州50所职业学校,组织25所区内优质学校援助南疆四地州47所职业学校,实现“对口支援”与“对口帮扶”南疆职业教育全覆盖。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扶贫及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新时代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存在问题
从整体水平看职业教育仍处于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与全国的发展水平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存在差距。
(一)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
随着自治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及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60%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还没达到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自治区教育发展规模测算到2020年,全区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将达到48.1万人,年均增长3.6%。现有职业学校承载能力还不能满足进一步扩大规模的需要,职业教育“双兜底”作用发挥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与内地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相比差距有加大趋势。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职业教育吸引力明显不足。
1、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缺失与滞后、运行机制不健全。出现多头和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构成了管理制度体系中供给结构性矛盾,管理部门之间,制度之间存在不协调、不配套;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又缺少有效的政策指导和制度规范;国家层面上的职业教育政策,缺少地方配套制度,难以有效落实,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造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稳定,不利于人才的系统培养,不利于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偏见,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现有用人和就业政策不利于系统培养职业人才,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助长了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3、培养质量不高与产业发展滞后。职业学校不能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同时新疆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够吸纳就业的企业数量不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尤其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三)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职业教育需要还很不适应。
自治区职业学校、特别是南疆四地州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呈现为“一缺一高四低”。即教师总量有缺口;基础课教师比例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远高于25-30%的国家标准。专业课教师比例低、“双师型”教师水平低、思政课教师比例低、能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师比例低。新入职教师都来自高校,缺乏企业实践经历,而企业技术人员也无法进入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服务总目标作用的发挥。
(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有待提升。
自治区2017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588.99万人,其中民族在学生427.37万人,占比72.58%;专任教师37.59万人,民族教师20.49万人,占比54.51%。
一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信息化教学手段偏低;监管体系不健全;二是胜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教师短缺。目前,有近20%教师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要求。三是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缺乏。
四、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条件建设投入,满足职业教育办学需要。
落实自治区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工作要求,实现职业教育“双兜底”作用发挥,缩小与内地职业教育办学的差距,继续加大职业院校办学基础条件的投入,特别是加大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的投入,确保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二)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构建职业教育的育人体系
1、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人事部门、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的职业教育相关主体联合管理机制。根据自治区一二三产经济发展的实际,培育好产业环境,吸纳更多的企业到新疆投资办厂,培育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支持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制定《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明确党对教育的领导和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建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2)建立产教融合基本制度,明确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试点等项目实施,通过税收优惠、财政直补、购买服务等支持企业投入和兴办职教,探索实行“学校+企业+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培养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育人;(3)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设立政府专项资金,将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规模以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绩效考核并予以奖励;(4)修改不适当的、唯学历要求的相关政策文件,清理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晋升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职级晋升机制和就业的通道。
2、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支持职业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本地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和创新企业新型学徒制办学模式,使企业、学校、劳动者收益,解决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关注民生;建立区域内专业建设统筹机制,引导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对接;各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建立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围绕立德树人、工匠精神、技能标准的目标设计专业人才培方案,提升办学质量;同时建立对职业学校的质量评价考核机制,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3、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制定就业准入实施过程中的配套政策,解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理顺各部门在推行中的职能或角色定位,有效推行就业准入制度。
(三)建立职业教育教师管理体系。
1、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正确方向。强化教师理想信念的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意识,热爱党热爱祖国。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爱生、爱校、爱岗敬业、终身从教等作为主要内容,加快建设师德全员养成体系。
3、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教师管理体系。
(1)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解决总量不足。根据所在地区学生规模的变化适时调整职业学校教师总量,满足教师总量短缺现象;在全州教师编制总量基础上,合理划出一定比例实施员额制,弥补总量不足。
(2)完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解决“双师结构”教师能力不足。
建立企业和学校“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打通校企互聘教师的通道,从政策层面规范和保障教师和技术人员在一个周期内完成双重身份的培养任务;改革用人模式,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实施校企柔性管理方式,引入非长期聘用的企业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促进职业学校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
(3)发挥援疆资源优势,培养本土教师的“造血”功能。
发挥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以托管、代建、共建、设分校等形式,加大区内示范性职业学校对口帮扶南疆四地州薄弱职业学校力度,开展精准送教活动。
(四)服务普及攻坚,扩大培养承载能力。
加强招生统筹协调,按照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原则,同步规划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推动实施中高等职业学校分类招考制度。按照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设一批职业学校,扩大承载能力,实现初高中未就业未升学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双兜底”提供保障。
今后,我们将各方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发挥好职业教育的职业,为实现精准扶贫,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现小康社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