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名入社不久的新社员,有幸参加了此次由九三学社中央举办的2020年九三学社全国新闻宣传骨干网络培训班。为期五天的培训很充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形势下宣传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的讲话)
总书记的话语如夜航灯塔,为媒体融合形势下的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公众号、App等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换信息的重要渠道。这是我们宣传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但同样也是新机遇。想在新的时代抢占先机,攻克这座新阵地,我们就必须以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导向,创新工作路径,在理念、平台、内容、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
一、新理念为指引
以理念创新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要把握新媒体的基本属性和发展规律,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深受欢迎、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研究应对新媒体的办法措施,提升引导、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做到新媒体阵地扩展到哪里,引导、服务和管理就跟进到哪里。要深入研究受众心理,了解网络生态,主动策划,针对不同载体和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表现形式、叙事方法、语言风格,创新传播方式。要大力加强宣传工作队伍有关新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适应新的传播业态、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有战斗力的媒体人才队伍。
二、新平台为基础
以平台创新解决“在哪做”的问题。“微时代”宣传工作要提升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就必须积极构建以微信、微博、微视、微课、手机客户端等为载体的“微宣传”思想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微宣传”思想工作平台在传播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网络舆论等方面的优势和主力军作用。要大力构建多层次、特色鲜明、深受人们喜爱的公共微博宣传平台和公众微信宣传平台,使这些平台真正成为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的重要阵地。要积极推进微视频制作,打造微视平台,通过微视平台深入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要充分利用“微课堂”教学时间较短、内容少、主题突出、趣味创作等特点,组织力量开展“微课”视频的制作,打造“微课堂”宣传教育平台。
三、新内容为核心
以内容创新解决“做怎么”的问题。宣传工作需要掌握话语权,就必须主动加强内容策划,转变话语体系,用心践行“三贴近”原则,提升综合传播能力。一是强化内容。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媒体融合时代的内在机理,通过高质量的策划、设计和组织,融入文化、艺术、时尚等元素,推出一批寓教于乐的新闻、动漫、微电影、网络文学、歌曲和游戏等优秀新媒体文化产品,让新媒体文化产品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二是强化互动。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引导群众充分表达意见,畅通基层诉求表达渠道,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与群众良性互动,在重大问题面前不失语、不回避,在主题活动中重参与、重互动,用主流声音占据网络空间。三是强化服务。宣传工作必须根据群众需求和新媒体规律,推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气度、有温度的宣传内容和服务项目,让群众感兴趣、愿意看,充分感受到服务的便捷和愉悦,这样才能在吸引中广泛传播,以服务群众增强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新手段为保障
以手段创新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一方面要大胆运用新型手段。宣传工作的中心是人,哪种手段普及面广,重点就应该在哪里。当前,传统媒体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必须继续巩固和提高,同时要更加注重运用新兴媒体。宣传工作的内容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传播,手段就不能拘泥于轻车熟路、满足于习惯套路,而要着眼于覆盖、着眼于群众,加大对新兴媒体的力量投入,运用新科技、构建新平台。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传统媒体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式地传播,我说你听、我写你读、我播你看,缺乏与受众的现场互动、即时反馈。在现代社会,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逐步增强。宣传工作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顺应群众信息交往的大趋势,根据不同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更多地使用人们常用的、便利的方式方法,注重线上线下联动,以工作的实效性保障我们抢占新阵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