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轩(左一)介绍相关产品。
今年6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在湖北武汉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在建项目处举行的一场“安全生产月”现场观摩会上,民革党员丁义轩和他的团队正在向大家介绍并演示“塔吊安拆作业规程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在武汉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项目中发挥了重大安全防范作用,获得了高度肯定。要想了解这个让大家赞不绝口的“塔吊安拆作业规程安全监测系统”,还得从丁义轩的“二次创业”说起。
2005年,丁义轩创办了一家职业培训学校,培训中小型建筑机械操作工、起重机驾驶员操作工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累计为建筑行业培养和输送50多万名建筑人才。
2019年,丁义轩到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旁听毕业答辩,一个约2米高的塔吊安拆核心部件模型让他眼前一亮。建筑施工是高危行业,大型机械设备则是重大危险源。塔吊安拆误操作风险很大,培训学校学员实训场地、设备问题都很突出,职教行业一直都没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在了解到这个模型是赵挺生教授团队为搭建塔吊升降安全监控系统制作的实验设备后,丁义轩很感兴趣,认为这项科研产品可以在职教领域使用,为考官考核、学生实训提供支持。他立刻和该模型的发明者赵挺生教授联系,希望能批量生产。
然而,实验室用得好的产品,在工地上未必“吃得开”;要产业化,就要巨额资金投入,企业会面临风险。要不要参与塔吊安全监控系统的产业化?这在公司内部引发了争论。反对者认为,隔行如隔山,目前公司发展不错,若再增加“新赛道”,风险太大。通过广泛调研丁义轩发现,无论是建筑企业,还是工程监管方,都很重视塔尖上的安全。调研越深入,他信心越足,终于决定开始自己的“二次创业”。
塔吊安拆阶段(含顶升)是施工安全的痛点和难点。一套塔吊顶升流程包括21道工序,涉及顶升、位移、平衡等,一步操作不到位,就会有安全隐患。另外,在塔吊升降中,地面还设有5-7人的保障小组,时刻关注塔吊升降的运行情况。然而,大型塔吊上下高度相隔百米,仅凭肉眼几乎无法看到操作细节,地面保障往往难以胜任。
建筑施工塔吊顶升程序式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问世,让这一难题得以破解。整套系统申请了近50项专利,核心专利就有6项。
如今,全国各地已有许多建筑工地用上了这套系统。“有了这套系统,我们能够有效监测塔吊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最大限度避免了因为操作不规范引发的事故。”“这套系统让我们实时掌握所有的塔吊数据、运行状态、垂直度等,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塔吊是否有异常,为施工安全管理保驾护航。”使用者的肯定令丁义轩十分欣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丁义轩信心满满。(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