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中宣部命名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吉林民革党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永杰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从事重症医学专业35年来,尹永杰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用敬业奉献在平凡的岗位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尹永杰代表援鄂医疗队汇报工作情况
医学誓言永恒不变
尹永杰出生于1963年,他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都是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长大的。
“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我们就知道要学习雷锋做好人好事,直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雷锋精神始终号召我们要本本分分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工作。”尹永杰说,此次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让他感到既意外又自豪,“我是一名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本身就是我的职责,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从走进白求恩医科大学那天,我就已经宣誓忠于人民、恪守医德、精益求精,这份誓言永远都不会改变!”
尹永杰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日常讲座培训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在湖北武汉肆虐,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踊跃支援武汉。当时,尹永杰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不久,勉强走起路来也是“一瘸一拐”的,然而当尹永杰深夜接到院领导电话,得知国家要组建重症医疗队援助武汉时,他毅然请战出征,并作为医疗组长带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
在出征大会上,院领导说,尹永杰术后未愈就主动申请赴鄂,有责任担当,有大局意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尹永杰却说,这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民革党员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我们是医务工作者,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危难的时候,必须冲锋在前!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带着胜利的消息凯旋!”
尹永杰带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医疗队赶赴武汉
守住生命最后防线
2020年2月7日,尹永杰带领医疗队抵达武汉,在出机场的时候,他行走缓慢、步履蹒跚,但就是这坚毅果决向前的身影,在武汉救治重症患者于生死之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因此被大家称为抗疫战场上最美的“跛行逆行者”。
尽管长春到武汉路途遥远,尹永杰和队员们顾不上休整,很快就来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负责B9东疗区共50张床位的救治任务。该疗区收治的全部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而且大多数都是高龄且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救治难度可想而知。
针对每一位重症患者,尹永杰都亲自查看病情,拟定精准诊疗方案。他强调:“国家派我们来这里,绝不是简简单单收容病人,我们应该确保治疗效果,做到为每个患者精细化治疗。”在前线医疗设备不足时,尹永杰第一时间与后方医院沟通。很快,一辆辆满载着各种急需医疗设备的急救物资车从长春呼啸而来,实现了跨越2600公里的“火线支援”。
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是体外生命支持的终极手段。在武汉诊疗期间,尹永杰带领医疗队,冒着被感染的高风险,克服防护设备给精细操作带来的重重困难,完成了吉林省援鄂医疗队首例ECMO治疗,并且使用ECMO成功救治高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那是一天深夜,尹永杰接到电话,有位71岁高龄、在其他医院抢救了1个多月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要求尹永杰负责的疗区接收这名病人。经过短暂研判,尹永杰立刻做出决定:带领ECMO小组成员立即出发,驱车1小时从驻地赶到医院,又历时3小时为这名病人成功装上了ECMO。当病人生命体征渐趋平稳时,窗外已现黎明的曙光,队员们早已被汗水湿透全身,有的队员累得瘫倒在走廊的椅子上。
每一个有创诊疗操作,都意味着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的大幅增加,但尹永杰总是说:“这场疫情中有很多重症患者,重症医学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我们要做好科学防护,该用的手段要尽早用上,尽力挽救每一个生命,保证救治成功率。”重症医学是医疗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尹永杰和队员们坚守的战场。
熟悉尹永杰的人都知道,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没有作息规律,病人的病情就是他出发的命令,他带领医疗队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患者的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被我们硬生生拽了回来!救回一条生命的感觉真好!”尹永杰说。
尹永杰在援助通化出征仪式上代表医疗队讲话
为家乡父老请命出征
2021年年初,吉林省通化市暴发疫情,尹永杰再次领命出征。2021年1月24日,尹永杰带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疗团队赶赴通化。为了保证救援工作迅速开展,医疗队在路上就分配好了每位医务人员的工作任务。抵达通化后,尹永杰带领医疗队进驻通化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ICU病房,迅速投入到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尹永杰在通化查房
通化危重症患者大多也是老年人,ICU病房里的病人平均年龄在74岁。尹永杰介绍,“年龄大的人容易有一些基础疾病,容易合并一些其他器官的损害。”但有了驰援武汉的诊疗经验,尹永杰更有信心,“当时的救治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那是一场‘持久战’,那一段时间的工作都极为重要。”在形势最紧张的第一周里,尹永杰每日深入病房工作16个小时,即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驻地休息,他依然放心不下隔离病房的患者,仍然通过视频指导医生优化救治方案,并随时接听会诊电话,前方有事随叫随到,不分昼夜。
在通化工作的两个多月中,尹永杰统管所有内外科重症病房,带领团队成员以不畏艰险、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承担了定点医院所有病区中最繁重的救治任务,共救治危重症患者82例,实施有创机械通气15例,成功开展ECMO生命支持7例,在此次区域性突发疫情的救治工作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与病魔较量的战役中,队友们时常看到尹永杰在服降压药和抗心律失常药,他是在用生命践行使命。他舍身为人、敬佑生命,不惜一切为每位病人力争生存和康复的希望,他的医术、品格和精神值得人们敬仰。
尹永杰和医疗队在通化ICU病房查房
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
多年来,尹永杰在平凡的岗位和历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工作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白求恩式好医生”、第三届“吉林好人·健康卫士”荣誉称号、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民革吉林省委会还授予尹永杰等5名同志“民革吉林省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吉林省委会主委郭乃硕表示,表彰先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励先进、弘扬正气、为战胜疫情凝聚力量。
尹永杰在全国第四次重症感染学术大会上做学术报告
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每次执行重大救治任务,尹永杰总是主动请缨,冲在最前面,站在第一线。他深知疫区救治面临的风险,直到从武汉、通化凯旋,他才敢对队友们说出压在心底的话:你们都是我送到疫情前线的,万一有一点闪失,我怎么能对得起你们本人和家属?我虽然年龄大了一点,有时候身体某个零部件还不咋听话,但大家总应该有一个“靠山”,万一有一人不幸感染,我拼了命也一定要救你们。
提及在战“疫”一线的经历,尹永杰说,虽然在35年的临床工作中见过很多生死,但经此磨炼让他对医生这一职业又有了更深的感悟:患者把生命的最后一线希望交给我们,这是何等的信任!我们唯有用救死扶伤、敬佑生命的初心和使命时刻鞭策自己,才不枉为医者。
“我们学医的在上学时都是宣过誓的,我们科所有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没有违背誓言承诺,我们也将继续牢记医学事业初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尹永杰反复强调,医务工作者既然志愿献身医学事业,就一定要做一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近日,吉林省新冠疫情严峻复杂,尹永杰在保障科室正常运转、常规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时,统筹调度医护人员和ECMO设备,全力支持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救治患者,同科室的民革党员孙宏志、宋德彪已经奋战吉林市抗疫前线。(王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