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连续错过了两个春节,但一切都值得!”每当谈起自己参与抗疫和冬奥会的经历,王欣总是这么说。
2022年2月20日,在冬奥会的主题歌《雪花》中,奥林匹克主火炬缓缓熄灭,一片雪花的故事就此浪漫完结,王欣也正式结束了自己的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
王欣说,自己清清楚楚地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己观看比赛的经历。虽然她还是一名大学生,但当坐在宏伟的鸟巢体育场看台上,看着周围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看到奥运健儿拼搏竞进,一种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2015年7月31日,当北京联合张家口获得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时,已经成长为一名骨科医生的王欣暗暗下定决心,要尽己所能为冬奥会贡献一份力量。
2019年初,王欣所在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下发了组织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的通知,王欣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三年来,经过无数次的培训及层层考核筛选,王欣从一百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的一员。
“我的岗位是云顶滑雪场AB区医疗站。AB区赛道将会产生15枚冬奥会金牌,是整个张家口赛区赛事最激烈的竞赛场地,比赛多、危险程度高,是对我们医疗站的巨大考验。”王欣说。
为了圆满完成保障任务,王欣从2021年年中就来到云顶滑雪场进行实地演练,在参与了相约北京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首场国际测试赛的医疗保障工作后。“所有接诊处置转运流程早已烂熟于心,等待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王欣充满了自信。
“那是2月7日,开赛的第四天。”那天上午11点30分,当王欣和医疗组的队员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雪道实时转播画面,随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时,电台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有运动员受伤,伤情严重!雪上医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的同时,由王欣和北方一附院组成的转运组,携带急救包等救援装备迅速前往交接区,仅用了20秒就通过了60米的通道,列队站在雪道旁等待着伤员的到来。
11点39分,伤员在救援队及滑雪医生的护送下,转运至交接区。没有丝毫犹豫,王欣迅速对受伤试滑员进行检伤,发现伤员意识丧失,呼吸困难,对患者紧急进行处置后,马上转运至救护车,这个过程仅用时3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尤其是对受伤运动员,早一分钟的诊疗救治,不仅关系着运动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他们的生命健康,也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形象。”王欣说。
冬奥会期间,王欣所在的医疗站就诊救治转运运动员数十人次,接诊转运时间均控制在1分30秒之内。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流畅迅速安全,不仅得益于团队的过硬本领和配合默契,更与他们长期、密集、规范的训练密不可分。
“崇礼的寒风暴雪,抵挡不了我心中报效祖国,为国出力的热情。回想这段经历,我要特别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王欣说,“2021年因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没能在家过春节,今年参与冬奥会医疗保障,也错过了春节,连母亲60岁生日也只能通过视频送上祝福。但是家人没有丝毫怨言,始终默默支持。”
问王欣隔离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回家,抱抱儿子,跟父母爱人吃顿团圆饭。”谈及此,王欣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崔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