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玮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受访者供图
2月9日,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赛现场。崔 楠 摄
□ 团结报见习记者 薛蒙蒙 记者 周福志
冬奥会国内技术官员(National Technical Officials)简称NTO,是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裁判员、计量官员的总称。作为冬奥会NTO,需要努力、态度和责任。北京冬奥会上,甘肃白银民革党员、山东华达建设集团妇联主席王鸿玮作为“雪飞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NTO,谈起这段冬奥会经历,她满是骄傲和愉悦,“我们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努力做好赛事保障工作,还交了很多朋友”。
“N”是起早贪黑的“努力”
王鸿玮负责高山滑雪竞速终点区的保障工作,例如安装媒体采访区隔离段、组装颁奖台、引导教练员和运动员、每天早上对气垫进行充气等工作。这些工作是让赛事安全、顺利举行的重要保障。
在高山滑雪中心紧张的赛事筹办过程中,都能看到王鸿玮忙碌的身影。她每天早上4:00起床,5:00安检,6:00乘车出发到比赛场地。“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不适应,在日复一日的日程中慢慢习惯了,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王鸿玮觉得,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能够为冬奥会贡献力量让她无比自豪。
对于王鸿玮来说,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运输器材物料,因为每次都是徒手搬运沉重的材料。“所幸团队的力量比较大,工作人员站成一排,通过接力的方式把物料传递到指定的位置。”她说,这样的操作方式速度快,还能保护物料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在高山滑雪中心,风力的大小影响了很多,可能是一个比赛的推迟延期与否,也可能是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倍与否。比如风大的情况下,技术官员们会好几个人一组去克服一些困难,决不能让现场的布置损坏。
“T”是学习的“态度”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山地运行团队300余名中外籍员工经过两个半月夜以继日的奋战,于2022年1月28日全部完成赛道造雪、压雪塑形、安全防护、赛道冰状雪制作等山地运行准备工作。中外人员共同参与到“雪飞燕”的筹办工作中,这是“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的真实写照,对王鸿玮来说这既是工作经历也是一个学习之旅,“在这里让我特别有成就感的就是,每天可以在现场学到很多东西。”她说。
成为NTO要经过严格选拔,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要经过多轮培训和考核筛选。国际雪联对竞技滑雪场地有严格的要求,比如雪道需要有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和滑降等线路。每天有专业的外籍人士给他们培训,例如怎样去组织好整个场地的安全保障,怎样才能呈现最精彩的比赛场地。“这些都是用钱都买不到的东西,也有助于以后我们白银基地能认真地做好每一场比赛。学习国外技术官员在工作中的流程、规则,不断丰富了我们的办赛经验和管理水平。”王鸿玮说。
“O”是专业的“Officer”
向外国专家学习技术的时候,王鸿玮在不断思考,如何能够把这些专业办赛经验运用到今后国内的比赛中。她是在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与冬奥会结缘的,该基地可承办国际级、国家级冬季两项等体育赛事,去年初成功举办了2020-2021赛季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冠军赛。山东华达建设集团的平台,让王鸿玮有机会经通过考核、选拔,最终成为了冬奥会的技术官员并深度参与其中。
“我希望本届冬奥会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让更多的人喜欢冰雪、走进冰雪,同时期待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取得好成绩,拿到更多的奖牌。”王鸿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