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人民好医生客户端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推出的“2022年人民好医生(医学技师)推荐展示”活动结果发布,来自全国的30名医师荣获“2022年人民好医生(医学技师)”称号。
其中,九三学社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支社副主委、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技师、南通大学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副主任周学军,荣获“2022年人民好医生(医学技师)特别贡献奖”。
周学军出生在江苏南通的农民家庭,1983年,17岁的他进入南京第二卫生学校,就读放射技术专业,自此开启影像专业生涯。
放射技术是一种医、工结合的专业。入学后,因对工科的兴趣,周学军几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放射技术专业。中专毕业时,周学军毅然决然婉拒了留校工作的机会,因为他认为通过临床实践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他生命至上的理想。
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医学影像学是在传统放射学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分支,专业人才稀缺,能担任设备维护使用者更是凤毛麟角。刚刚毕业的周学军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在不断学习探索之下,周学军熟能生巧,终于掌握了设备操作。不过,日复一日重复着成像检查,使他对自己曾经的理想开始迷茫。然而,面对设备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丰厚的报酬和大展拳脚的机会,周学军依然选择了坚守。
1989年,江苏省首次举办医学影像技术学术活动,初生牛犊的周学军,积极参与各项学术活动,立足本职岗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专业领域不断探讨和创新,频繁在江苏省学术年会作专题讲座。1997年,江苏省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分会成立,周学军成为了南通地区唯一入选的委员。2018年,周学军当选主任委员,任期内,为促进专业长期发展,他带领团队耗时3个月对全省影像技术专业领域从业人员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健全专业学组和青年委员会,完善分会组织架构。2021年,周学军当选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常务委员。
“发展是进步的金钥匙,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这是周学军的口头禅,也是他的行动准则。作为专业领域学科带头人、大学教育工作者,推动专业持续发展是周学军终不可释的使命和刻骨铭心的牵绊。近年来,周学军陆续制定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简介》、修(制)订《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审定复审《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参编影像检查技术国家级专家共识等。
8部国家规划教材的背后,是他日复一日伴着晨曦微露的呕心沥血、字斟句酌。在初稿的勘验阶段,每天只有四个小时的睡眠,周学军一干就是6个月。“教材不会说话,我必须保证内容的科学严谨。”周学军说。
(许波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