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握好‘科技兴农’接力棒,乡村振兴的步伐才会迈得更稳更实。”长期致力于用科学技术研究为农业服务的农工党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原浙江农业大学)支部副主委王晓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而他也是这样践行着的。
王晓伟深耕生物科学多年,昆虫-病毒-植物三者互作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病虫害防控的工作,长期进行田间调查、技术指导和培训。其中,王晓伟关于农业害虫烟粉虱及其所传病毒病防控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探索植物病毒病高效防控的新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近年来,也在我国多个地区的农业示范区中得到了积极应用。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种叫做‘病毒病’的病害,依赖一些微小的昆虫。其中烟粉虱被称作‘超级害虫’,可以取食600种以上植物。”据王晓伟介绍,过去50年间,曾有多位科学家提出,病毒是否会在烟粉虱“母婴”间垂直传播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研究并不支持带毒烟粉虱可以通过卵把双生病毒传给自己的后代成虫。
为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王晓伟带领课题组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不断采集样本进行研究,在田野间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最终,王晓伟证实了怀有大量成熟卵子的成虫能高效垂直传播病毒,部分烟粉虱幼虫从出生第一天起,就是一枚带毒的“杀手”,等下一代发育为成虫,其仍能够迁移到新的植物上继续传毒。
这是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植物病毒是否经卵传播与介体昆虫的发育阶段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其他病毒经卵传播的特性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发现也结束了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是否有DNA病毒可借助介体昆虫产卵传播给后代的争论。
“这个研究成果让我十分激动。也解释了为什么以往为阻止病毒传播,农民会在作物地周围铲除病毒寄主植物但大多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王晓伟表示。
为进一步帮助解决虫害问题,王晓伟带领团队继续行走在田间地头,不断实验,最终揭示的双生病毒与“超级害虫”的联袂“好戏”,加深了农业工作者们对田间病虫害发生的认识。
根据前期实验成果,王晓伟提出并优化了防控蔬菜害虫和病毒病的方案,在全国多个省区市示范应用,方案也直接导致了核心示范区杀虫剂用量减少50%至70%。后来,王晓伟研究总结的粉虱防控技术还走出了国门,在“非洲木薯病毒病防控”项目的支持下应用到了东非的3个国家。
“我将继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把科研和农业产业发展更深入地融合起来,用科研成果推进农业产业不断进步,惠及广大农民和乡村。”王晓伟表示。(董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