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捐赠的防疫物资,为下一步全镇疫情防控增添了保障。玉龙坝全镇5万人民向您致以最衷心的感谢!”9月28日,当收到这样一封感谢信时,民革贵阳市白云区支部主委、白云区麦架镇商会会长勾人盾简短地回复了一句“不客气,能帮到你们就好”,就赶忙投入到后续物资协调筹集中。
今年夏秋之交,新冠肺炎疫情在贵州贵阳、毕节等多地暴发,毕节市纳雍县也从9月下旬因应疫情防控进入静默管理。纳雍县玉龙坝镇是民革贵州省委会的对口帮扶乡镇,得知当地疫情防控物资紧缺,勾人盾第一时间与民革中央派驻当地干部联系,表达了筹集和捐赠物资、助力抗疫的意愿。
“我们主要是N95口罩等防护物资比较紧缺,一线参与核酸采样的志愿者有时都难以保障。”得知这一情况,勾人盾当即表示,会马上筹集1万只N95口罩,以解当地燃眉之急。第二天中午,载着1万只N95口罩的车辆就抵达玉龙坝镇的高速路口,同批送达的还有100套连脚防护服。
勾人盾已记不起这是自己第几次为疫情防控捐赠物资了。更早些的9月1日,贵阳市疫情来袭时,他正居家隔离,但仍不忘组织民革贵阳市企工委捐赠46300元到贵阳市慈善总会;他还组织民革白云支部党员18人次参与志愿服务,筹集物资价值3万余元;9月12日,他又组织白云区麦架镇商会企业家给麦架镇捐赠月饼、方便面、牛奶、蔬菜水果等价值30万元的物资。
做公益已成为烙印在勾人盾骨子里的习惯,而这一切有着他成长经历的深刻影响。
出生于黔北大山深处的勾人盾幼年丧父,母亲带着5个孩子艰难度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勾人盾高中毕业就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17岁只身闯荡贵阳,挖过土方、卖过水果、搞过搬运、当过保安,直到后来学会汽车维修并从维修工人逐步成长为一家汽车贸易公司的负责人。
事业有成后,勾人盾把目光转向了养育自己的贵州大地,转向了同他当年有类似命运的农村孩子——2008年,他组织捐赠25万余元,在凤冈县蜂岩镇修建了“百人爱心春晖小学”;2011年,他参加“万件冬衣送温暖”活动,给凤冈县花坪镇鱼跳村送去价值30余万元的衣服;2017年,他又在凤冈县大都村捐赠现金3万元、购买书籍500册,建起同心书屋,让山区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能多读书、读好书;为了改善困境学生的生活状况、激励孩子们学习上进,他还捐资设立了奖学金……
辍学的经历让勾人盾格外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孩子。当听闻白云区麦架镇新村陈阿姨家外孙因为家境贫寒想放弃读大学的机会时,他心疼不已,立即赶到陈阿姨家了解情况。得知这一家四口全靠年逾六旬的陈阿姨种大蒜支撑,他立即带头帮扶,给孩子解决了上大学的学费。“只要这个孩子大学毕业,这个家庭就能摆脱贫困。”勾人盾说。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2017年结对帮扶长顺县贫困户2户,帮扶清镇学生3人;2018年帮扶水城二十三中困境学生5人,连续3年向每人提供2000元资助;2021年资助贵阳息烽一中两名高一困难学生,每年向每人提供2000元直至高中毕业……
总有人问“是什么支撑你一直做公益”?勾人盾的回答是:“这是我作为一名企业家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正是这种信念的影响,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郑州暴雨……关键时刻,他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爱心义举从不会缺席。
因热心公益,勾人盾屡获表彰,2021年10月还被民革中央评为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面对荣誉和肯定,他却很谦虚。“我做的事情微乎其微,我只是希望那些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困难群体,能够得到更多的爱和温暖。”勾人盾说,“公益之路既然认定了,我还会继续走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黄昌盛 田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