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青(右一)带领团队成员讨论设计模型。
致公党党员、青年建筑师朱晓青与乡村建设有着不解之缘。从2002年开始,他一直关注乡村,美丽村镇建设、村镇有机更新、乡村振兴建设……这些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高频词。20年来,他立足浙江省山区26县,躬耕村镇领域,完成科研和设计项目近百个。
为什么选择村镇?“这与浙江特色是分不开的。”朱晓青表示,村镇是浙江最有特色和魅力的设计舞台,浙江的发展离不开村镇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浙江的村镇建设一直引领全国,是可持续人居建设与发展的金名片,而设计赋能则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活态保护 活态传承
“做项目时,常会遇到一些藏在‘深闺’的古村古镇,它们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久远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难以割舍的乡愁。保护好它们,让它们重放光彩是我作为建筑师的责任。”
在朱晓青看来,做设计不能简单地大拆大建或是修旧如旧,而应在保护原有的文化、精神、生活和空间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引入新思想、新功能、新技术,既存续历史文脉,又满足未来发展。
仁庄村位于浙江省青田县,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这里是元末名将林谏将军的故里,一砖一瓦都讲述着浙江近代侨乡发展的历史。在这里,有“转角照壁、犹如迷宫”的街巷格局,有“一纵四横、八塘一池”的完善水系,有形制古拙、中西合璧的清末和民国建筑,还有青田石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朱晓青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却是应邀来做原址拆古建新的规划设计。当看到仁庄村“就像是一卷被历史遗忘在角落里的画卷”时,朱晓青当下做出决定,会同村镇干部紧急中止了拆建计划。
一边是行将失修消亡的古村落,一边是村民迫切的建房需求,这让大家左右为难。为了解决这个两难问题,朱晓青有了规划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想法。“一旦列入名录,古村就能得到法规的保护。”朱晓青表示。
没有经费怎么办?朱晓青决定义务帮扶。2019年7月,他组织协调浙工大建筑系师生团队冒着酷暑多次驻村调查测绘,与村镇干部、侨胞乡贤等反复座谈沟通,向村里老人记录口述历史,收集老照片、旧档案,梳理历史文脉、测绘评估古建筑……历时10个月,朱晓青带领团队完成了近30万字的图文资料整理,对30余幢现存的历史建筑进行了技术测绘和建档,并建立了村落肌理、水网、古道等多图层的三维空间模型,无偿编制了价值近50余万元的古村落全套技术资料。
2020年4月,《青田县仁庄镇仁庄村文化历史名村保护规划》顺利通过评审,仁庄村成功入选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完整的侨乡古村风貌保住了,村民们获得了新的用地建房,新的文旅业态也将陆续引进,浙南古侨村实现了涅槃重生!”朱晓青感慨道。
关注民生 惠民利民
“设计的底层逻辑是用营造去满足需求,因此只有关注人、关注生活,注重使用者的体验感,才能做出接地气的作品,增进民生福祉。” 这是朱晓青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
“廊桥·依市”缙云壶镇民安桥设计是朱晓青接手的一项重大民生公益工程。“原有的老桥已成危桥,但行人多、车流量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而命名为‘民安桥’,就是取民众安定之意。”
这项工程是由当地乡贤和百姓捐款立项实施的。预计130米的桥梁将横跨好溪母亲河,桥身创新地采用了孔桥、建筑、绿道三位一体的独特廊桥方式,桥上将铺设慢行跑道,廊桥二层则设计了书吧、乡贤馆、老镇记忆馆等公共文化空间。“粉墙瓦黛,飞檐错落”的设计方案古韵新风合璧,建成之后,将成为便捷连接新城和老镇之间的重要通道。
朱晓青主导的设计方案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因此募款过程非常顺利,短短1个月筹集善款3000万元,大大超出预期。其中,一对年过六旬以磨豆腐为生的老人,让朱晓青颇为感动。“他们捐出了8000元钱,这相当于老人家辛苦磨上两三千斤的豆腐啊!”
2021年6月,“廊桥·依市”在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中荣获国赛一等奖。
喜讯传来,朱晓青却说:“比起奖项,老百姓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心系乡村 无悔付出
朱晓青的日常,除了完成本职教学和科研工作,大量时间不是在村镇,就是在去村镇的路上。驻村调研、召开各种座谈会、带着图纸挨家挨户地上门协调方案都是常态。
作为侨界专家代表,他还积极参加浙江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志愿团工作,结队临安后营村共建“侨亮乡村 共同富裕”省级侨海服务平台。村镇给了他发挥才智、实践梦想的广阔天地,他也回馈给这片天地“金山银山”。
2017年,青山湖小城镇靓城建设项目,朱晓青采用微改造、精提升的设计理念,为天柱街“变脸”,沉寂多年的“空心街”再现繁华景象,沿街业态的人气和收益大幅提升,成为G20期间浙江省小城镇有机更新的精品示范。
2018年,安吉梅溪小城镇环境整治规划,朱晓青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内外兼修,带来了城乡蝶变,满目新景入画来,成为浙北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设的样板。
2019年,丽水壶镇“美丽城镇”建设方案,朱晓青依托壶镇的地理特色和传统文脉,打造出新时代“丽水古镇,青春新城”,入选浙江省首批13个都市节点型样板城镇。
……
从业以来,朱晓青以建筑设计带动了乡村变革,为新形势下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有力助推了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朱晓青的汗水和付出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朱晓青获得了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千万工程”突出贡献个人表彰、“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奖”一等奖、CCTV点亮空间农居设计大赛铜奖、浙江乡村文化礼堂设计一等奖、“中国印迹乡村创意大赛”(农业农村部)浙江赛区二等奖等各类奖项20余个。
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这是朱晓青的成长轨迹,也是他的执着追求。“未来我也将继续前行,为我国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朱晓青表示。(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