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陈凯,2008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经社法委副主任,九三学社常州市委会参政议政工委主任,九三学社武进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常州市人大代表,武进区同心助残驿站理事长。
我是2008年加入九三学社的,一晃十多年了。十年前的2012年10月,在我的牵头下,九三学社常州市委会在武进区牛塘镇成立以服务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为宗旨的“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这些年来累计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义诊活动55场、科普讲座11场,受益群众七千余人。我也从此一发不可收,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专家工作站服务过程中,我接触到不少因残疾而陷入困境的群众,他们对于康复和回归社会的渴望让我动容,也使我思考将公益活动瞄准困境残疾人帮扶这一切口,更加聚焦、从而做到更加专业。在中共武进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下,2014年,我开始筹建武进区同心助残驿站。8年来,驿站以帮助残疾人康复、帮助残疾困境家庭共同富裕为宗旨,结对帮扶家庭从8户增长到160户,吸引210位个人、46个爱心单位参与,累计获得各类资金779万元,累计帮扶困境残疾人家庭超300户;完成脱贫解困15户,脱贫率100%,解决结对户困难577个,解困率85%。驿站获得4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优秀助残志愿组织等荣誉,“333精准助残模式”入选江苏省慈善奖、江苏省优秀社会工作案例。
蹲下身去,才能扎根深远。10年来,常州的街头巷尾、乡野田间留下了我无数的脚印。为掌握参政议政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我立志当一名“跑腿员”,跑到情况最真实的一线,跑到最基层的群众中。在武进区嘉泽镇,西太湖畔的士桥村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较深的历史积淀,非常适合打造美丽乡村。从2019年起,我12次走进该村调研,并邀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等多部门领导和相关专家,共同为“美丽士桥”献计献策。在我们的帮助下,该村相关建设项目得到上级立项支持,全村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武进区最边远的湟里镇东安村,同心助残驿站与该村签约结对,定点开展帮扶工作;我还邀请市一院、二院的医卫专家进村送健康,九三学社科普讲堂也被引入东安村,为当地的中小学生举办了主题丰富的科普讲座,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
十年间,我先后担任常州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我认真调研走访,积极建言发声,有关调研成果获中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为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我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实事,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投身实践,努力提升议政建言质量。我累计提交建议案、提案52件,社情民意信息上千条。连续四年入选市人大优秀议案建议,获得市政协优秀提案奖3项、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奖4项,4次被评为市政协优秀信息员,获评常州市优秀政协委员、优秀人大代表。
十多年来,各级中共党组织、九三学社社组织的支持,各级领导、社员的帮助都给予了我前进的勇气和动力。“以背曰负,以肩曰担”,新时代给予了我们广阔的舞台,也赋予了我们伟大的使命,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