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史话
您的位置 首页 党派人物

点亮星光 爱无止息

“我想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进来;我想铺上一条路,让幸福走进来。我要坚持到干不动为止,让‘来自星星的孩子’,光芒闪耀。”

——冉存英

1999年,她发现自己6岁的儿子患有孤独症,因为求医无门,绝望之下跳入武汉东湖,被好心人救起;

2003年,她创办了湖北省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毅然走上自办学校、自救救人的道路;

2012年,她将学校转成民办非营利机构,成为宜昌市首个非营利性质的民营孤独症学校。

2016年,她发起并运营宜昌市首家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培训基地。心怀博爱,执拗地弥补上天的误笔,不离不弃,唤醒一个个尘封的心灵;

2022年,她当选2021“荆楚楷模”年度人物,用一种不平凡的母爱,擦亮一群孩子的灰色天空,从一个孩子的母亲,变成3000多个孤独症患儿的“月亮妈妈”。

她就是民革党员、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冉存英,一位用爱呵护“星星的孩子”20余年的“博爱妈妈”。她像月亮,以一身皎洁陪伴,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她像太阳,用一身光热温暖,让“星星的孩子”拥抱人间。

“从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人变成坚强的妈妈”

“因为我有一个患了孤独症的孩子,自己整个人生轨迹都变了。四处求医无门、求学无路。”回忆起过往带着孩子求医的艰辛,如今的冉存英显得很平静。

冉存英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俩工作稳定,儿子乖巧可爱。孩子6岁时确诊患有孤独症,求医4年,错过了最佳康复训练期。联想到那些年碰见的同病相怜的人和家庭,冉存英决定:办一所特殊学校,来帮助儿子,同时帮助更多像儿子这样的孩子、像自己这样的母亲。

冉存英在给学生上个训课。

从绝望的母亲到操心的校长,“感觉自己从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人变成一个坚强的妈妈。”回忆过往,冉存英如此感叹,3个孩子,4个老师,博爱就此启航,不知不觉已经走过19个春秋。那时的冉存英,既是学校的采购员、办公文员,也是心理咨询师、培训师,还是校长,时常要忙到凌晨。

从建校之初的“三无”:无资金、无校舍、无生源,到如今当起了百人妈妈、千人校长、万人顾问。冉存英通过艰苦学习取得特殊教育资格证书,独创了“系统干预法”,强化对孩子的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爱”逐渐发展成了“博爱”。

为了让更多的孤独症孩子上得起学,冉存英拼命地压缩开支、控制成本,尽可能降低学费。同时,为了给这些孩子争取更多的公益项目资金,2012年冉存英毅然将学校转成民办非营利机构。这意味着所有前期的投入都将不能再计回报,她自己也只能以员工身份领工资。

目前,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湖北省、宜昌市残联定点康复机构,是中国残联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扶持的50家机构之一。19年来,学校累计接收、培训全国20多个省份的3000多名孤独症孩子,免费为家长咨询上万次,帮助300多名孩子回到普通学校,给无数破碎的孤独症患儿家庭带来希望的星火。

冉存英的感人事迹被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先后被授予“宜昌楷模”“感动宜昌十大年度致敬人物”“宜昌市十大民选新闻人物”“宜昌市学雷锋标兵”“湖北好人”“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与关注,冉存英心存感恩,她告诉记者,这份荣誉是属于所有关心孩子和学校的各界爱心人士,是大家的博爱,才让“博爱”走到今天。

“加入民革后,人生高度不一样了”

“我们学校当初取名为‘博爱’,以博爱、奉献为办学宗旨。有一次,一位民革朋友对我说:学校的博爱与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相同,这么多年你一直在践行博爱精神。在这位朋友的介绍下,我不断学习、积极努力向组织靠拢,2015年成为一名民革党员。”冉存英向记者讲述了她当初如何与民革结缘的故事,提起民革身份,冉存英倍感光荣,“加入民革后,人生高度不一样了,有了归属感,有了组织的引领,有领导和同仁的关心和帮助,我倍感温暖!”

“我们一见如故,加入民革的时候,她已经46岁了,很多女性到了这个岁数已经在开始慢慢‘躺平’,注重养生,注重保养,但是她仍然如20岁一般。” 冉存英所在的民革伍家岗支部主委谭莉向记者讲述了她对冉存英的初印象。“她是一个很执着、很善良的人,脾气非常好;同时,她还是一个精力旺盛,做事热情积极的人,每一次支部活动、会议、学习她都会参加,在她身上好像从来感受不到任何消极负面情绪。”谭莉说。

同时,冉存英热心民革事业、积极提交提案建议,给谭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谭莉介绍说,“冉存英是伍家岗区政协委员,实实在在做事,履职尽责,今年,她提交了《关于推动影子老师帮助残疾儿童少年进行融合教育的建议》提案,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之路,是一条沐浴爱的阳光之路。“自从我加入民革组织以后,民革中央、民革湖北省委会及民革宜昌市委会等领导多次来校调研,了解学校现状与发展,关心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民革宜昌市委会领导多次带领党员来校开展关爱活动,为贫困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捐钱、捐物,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孤独症群体,为‘星星的孩子’带来了希望!”冉存英如是说。

“特殊教育是一份良心事业”

“我希望特校向融合教育和就业培训方面延伸。”冉存英介绍,融合教育就是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有机会有条件入读普通学校。她表示,未来5到10年,博爱特校将培养更多特教助理或“影子老师”,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在“影子老师”的帮助下能够随班就读,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

随着特教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群孩子的“出口”问题时常萦绕在冉存英的脑海。要真正实现孩子们从“特殊”到“普通”的转变,还要为孩子们寻找一条生存之路。

2014年10月,湖北省首家心智障碍人士支持性就业公益性示范餐厅“雨人筷乐餐厅”在宜昌应运而生。该餐厅得益于宜昌市残联的大力支持,更是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开辟了一个可持续就业的试点,学校的孩子参与餐厅的洗菜、择菜、洗碗、保洁等工作,同时让他们给客人端茶倒水,打开他们与社会融合的窗口。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餐厅营业两年多后关闭了。餐厅虽然关闭了,但对于孩子“生存出口”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冉存英一直在进行着。

2016年,在宜昌市残联就业中心的支持下,冉存英发起成立宜昌市首家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培训基地,目前已接收80多名心智障碍者进行培训。

让爱来,让碍走。“数不清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款捐物,到学校开展志愿服务。”冉存英说,“特殊教育是一份良心事业,我个人的力量太微小了,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 

每年4月2日,被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这些年,冉存英经常带领团队到各地做关于孤独症的科普讲座,“我们一直在做社会宣导工作,让大众能够真正走近这些孩子,尊重、理解、接纳他们。”

在冉存英看来,孤独症人群融入社会,是一种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融合。这不仅仅是有的个体能够通过工作谋生,而且是社会大众对这一群体的接纳。

与19年前相比,冉存英深感现在国家对孤独症患儿的政策越来越好了,“闯过了黎明前的黑暗,现在终于豁然开朗,我觉得孩子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冉存英说。

相关链接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不是心理问题,不是简单的性格内向孤僻、不擅交流,而是由于大脑异常导致的发育障碍,是一种先天性的生理疾病。目前学术界还不清楚自闭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只知道它是由多种因素导致。人们常把自闭症儿童叫做“星星的孩子”,是因为星星看起来离得很近,其实很遥远。它们独自在夜空中闪烁,就像自闭症孩子,明明身体离父母和亲友很近,心却十分遥远,好像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无法正常沟通,就像来自遥远星球一样。(陈晓燕)

免责声明:新疆民主党派文章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向文章原作者致敬。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277246906@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党史天天读

为您推荐

民革黑龙江省直艺企一支部党员程文霞荣获“黑龙江省第四届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民革黑龙江省直艺企一支部党员程文霞荣获“黑龙江省第四届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11月27日,由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黑龙江省工业发展促进中心和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的第四届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总结大...
民革芜湖市鸠江区支部党员叶明宏在区新联会上作助残扶贫先进事迹报告

民革芜湖市鸠江区支部党员叶明宏在区新联会上作助残扶贫先进事迹报告

11月23日下午,鸠江区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全区各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民族宗教界代表共100余人...
祝贺!两位民革党员获第十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祝贺!两位民革党员获第十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近日,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奖项之一的第十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共有18人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团结君注意到,获奖者中有两位民革党...
民革党员沈翊:​传承先辈赤诚报国情怀

民革党员沈翊:​传承先辈赤诚报国情怀

珠玉在前,怀璧其后。从小聆听着祖辈赤诚报国的故事,沈翊的心里早早种下一颗“家国情怀”的种子。 “这是建功立业的大时代” 2011年,在澳洲取...
岭南草色别样新——记民建中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草学专家张建国

岭南草色别样新——记民建中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草学专家张建国

“火车突然停了,我以为是到站了就下去了,没想到是临时停车。半夜两点多,四周一片漆黑,不时还有狗叫。我紧紧攥住水果刀,沿着铁路一直往前走,到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
站长QQ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